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正文

大精深的中华养生学勾玄

日期: 2012-12-20信息来源: 海南医学院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之中,字面意思就是保养生命,使人得以健康生存和生长。自古以来,人们均将养生之道置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背景之下,上关于天,下联于地,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不断求索,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了饱含我们华夏文明的独特的“养生之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做出了自己突出的巨大贡献。我们从事中医疾病治疗工作有年,现结合古今养生名家所论,试就中华养生之道全貌略加探讨,仅供同道参考。
  一、养生文化丰富多彩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养生之道,源远流长。要深入研究华夏养生之道,就不能抛开它的母体——中华文化。确实,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养生无处不见,如影随形。特别是在春秋战国之后,随着《黄帝内经》、《易经》等一大批经典著作的问世,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横空出世,中华养生之道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至今依然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养生实践,形成了其独具文化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
   《黄帝内经》是一部令人难以相信的旷世奇书,它不但是祖国医学的奠基之著,而且同样是中华养生的扛鼎之作,是我们学习研究和发展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必读经典。《内经》一书只所以如此重要,关键是它早在两千年前便阐明了中医养生的基本思想:首先提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以及“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等“以人为本”的养生理念;比较客观而清晰地阐明了人体生长的不同阶段和规律,从而制定了不同阶段各自不同的养生法规;较为完整地论述了中华养生的基本方法,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调性保精等等,从而达到“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养生目的。
  与《内经》一样,先秦时期道家、佛家、儒家及杂家学派的形成,也对中华养生之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遵循自然养生法;佛家提倡“以善养生,轮回报应”,信守禅坐养生法;儒家提倡“仁爱养生,礼教为先”,坚持中庸之道;杂家以《吕氏春秋》为其代表,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内容涉及养生,提倡“趋利避害,顺应自然,珍惜性命。”推崇读书养生法和心理养生法。凡此等等,均为中华养生之学的形成补充了丰富的内容,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二、养生方法全面齐备
  中华养生只所以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关键在于它具有良好的延年益寿、保健防病效果,而这一效果的获得,主要归功于中华养生之道所具备的丰富多彩、因人而异的不同学派和方法,包括顺应、动养、养性、固精、食养、药膳、静功及综合养生等等,颇具实效。
  首先,人生活在天地宇宙之间,理应遵守“天人相应”的总法则,自当“顺四时而适寒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便是举世公认的顺应自然养生法,只有这样,方可尽其天年,无疾而终。   
    再则,“生命在于运动”,合理、适度的运动是人们健身养生的重要法宝,古人有谓:“动则谷气全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就是这个道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具有强身作用的良性运动均能有效增强消化、心脑血管、呼吸、神经及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使五脏坚固,气血旺盛,正气充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最为常见的方法有步行,三浴(日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旅游、风筝、钓鱼、棋牌、舞蹈健身、养鸟、绘画书法、太极养及气功等,因人而易,简便易行,富有成效。
  当然,任何事物均有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养生之道亦然如此。运动肯定是中华养生的重要方法,但是以静养神、动静结合同样是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有效法宝,以至于有一大批养生方家信奉气功中的静功、佛家的禅坐等等,皆为以静养生,形神共养的典范,不可忽视。
     其四,恬憺虚无、精神内守的心理养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应当牢记在心,身体力行的养生妙法,这在道、佛、儒三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方法包括修德怡神法、乐观愉悦法、调气疏泄法、超脱转移法、以情胜情法、静心养神法、节欲安神法、积精全神法及四气调神法等,种类繁多,均有实效。
  其五,饮食药膳养生法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普便应用,其方法多不胜数,取效快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民以食为天”之说。古人认为食为生命之本,素斋可延年、清淡活血气,即使在具体进食之时,也应遵循“早餐像王子、中餐像皇帝、晚餐像乞丐”原则,充分利用粮、菜、瓜、果、肉、蛋的性以调补人体的偏虚状态,辨证施膳,扶助正气,延年益寿。
  其六,药补养生,功不可没。尽管人体早衰、夭亡的原因非常复杂,但脏腑虚衰、气血不足、精神失守却是其中的根本环节,因此采用有关中药以补气、补血、滋阴、壮阳及调补脏腑,则成为一些虚损程度较重患者强身抗病、康复延年的养生法宝,应予重视。
  最后,针灸推拿养生法在中华养生之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同时也是中医学中最富特色的“绿色保健疗法”,它通过针、灸、推、按、点、压等物理性方法持续刺激,打通经络、畅行气血、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从而求得健康长寿。
  三、养性防衰男女有别
  中医养生,主张以人为本,而在人当中,又有男女之别,男者为阳,以气为本;女者为阴,以血为用。由于男女在生理、病理上的不同,其养生保健方法自然也有一定的差异,不可不知。
  如果说人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可以得到幸福的话,那么和谐的性生活则是夫妻间无可替代的最大幸福;如果说幸福可以使人延年益寿的话,那么夫妻间如云如雨的鱼水之欢绝对可以使人舒心抗衰,强身健体,故有专家和学者将和谐幸福的性生活比喻为“青春清新剂”、“爱情保鲜素”,不无道理。
  调性养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这就要求夫妻双方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性心理和性技巧,除了众所周知的“夫妻八互”之外,还要按照春秋时期《天下至道谈》中所提出的男女交合“七损八益”原则进行性交活动,既不能过,也不可废,施泄有度、交合有方,在愉悦欣快之中获得养生之效。
  另外,除了性保健之外,男性常见的阳痿、遗精、早泄、淋浊、癃闭及女性常见的带下、乳癖、痛经、恶阻、闭经等,均为具有显著性别特征的常见疾病,自当区别对待,在辨证论治,因人调治的同时,灵活调养以善后,以求患者气血得以顺畅、脏腑得以恢复、阴阳得以平衡,进而达到邪去正复、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形神兼养延年益寿
  中华养生之道,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在养形的同时应当养神,而且重在养神,只有脏腑协调、气血通达、精液充盈,神志方可敏捷清灵,这也就是中医学特别强调人体气、精、神(即三才)主宰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根本原因。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了显著的转化,传统上所认定的健康概念已经不仅仅是人身体上的无病,而还包括着占据人体另一半-心理上的健康,这与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学所提出的健康理念达成统一,中华养生,必须走养形与养神相结合的康庄大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攀登上科学养生的高峰。
  人类作为一个智商超群的高级动物,生活在这个充满名利、竞争、矛盾、繁杂的社会里,很难永远保持一种看破红尘、泰然相对的良性心理状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无奈、自卑、厌世、自负、嫉妒等心理失常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内脏、四肢、筋骨健康无病,亦不能看作正常之人,理应在心理师的指导下,因人而异地加以调养,恢复原有的良好心态,使神清志安,形神合一,强身延年。
究竟如何调养心理失常问题呢,我们很难一概而论,但可以按照以下这些方法因人、因事加以自我调节,或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心理干预,以求尽早从人生的阴云中挣脱出来,迎接灿烂的阳光:一要正视现实,提高自身耐挫能力;二要心胸宽阔,不和别人盲目攀比;三要合理安排娱乐活动,善待自己,珍惜生命;四要广泛接交各类朋友,让心中的不快和痛苦在友谊中化为乌有;五要多读一些哲理类名著,也许其中的某一句话便可打开你紧闭的心扉,让困惑一扫而光;六要与父母、爱人、孩子、兄弟姐妹亲情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这理应是最有效、最直接、最重要的心理调养方法,一定不要弃而不用、束之高阁!通过以上方法,困惑和阴云将会从心中一闪即失,神和则形健,形壮则神康,形神归一,自可无疾无忧、益寿延年。
  综上所述,我们试从四个方面简要地阐述了中华养生之道的基本理念、方法、内容和重点,从中不难看出,华夏养生之术确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习和发扬养生之道,不仅是我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法宝,而且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理应加以深入研究,普及推广。然因笔者水平有限,对中华养生之道感悟不深,文中不足之处,尚希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