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行,齐“心”抗疫 ——第一临床学院开展心理援助热线志愿服务

2022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袭击海南,冲击着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疫情面前,人们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恐慌甚至抑郁的情绪,滞留海南的旅客和被隔离人员此类情况更加明显,这更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压力。我校第一临床学院2021级应用心理学班班主任邹琴老师,也是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海口市卫健委指导下,积极组织心理咨询师开通公益心理援助热线,为我省疫情防控增添了一份“心”力量。

在邹琴老师的带领下,一批专业心理咨询师和202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组成了志愿者团队,利用心理援助热线直接对有心理咨询需求的来访者进行心理支持,最多时一日安排了12位咨询师在线值班。从8月6日起,截至8月28日中午,已经接到了247个求助电话。除了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外,还对一些严重心理疾病如惊恐、精神病发作等紧急问题的处理进行指导,同时也对求助者关于隔离、离岛政策、健康码转码等问题进行了解答。热线电话每日都在向求助者传递着温暖和关怀。


图片


第一临床学院2021级应用心理班班主任邹琴带领学生
开展心理援助热线志愿服务



有三人在屯昌隔离了15天后来到海口,想要离岛回四川,被要求必须再隔离7天后还需要待在健康驿站3天才能离岛。此时,他们经济出现了困难,心理上也无法再接受如此长时间的隔离,内心非常焦虑,便拨打热线电话求助。邹琴老师一方面对来电者进行心理安慰,一方面把情况向海口市卫健委汇报,并与求助者保持密切联系。市卫健委了解到三人前7天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而且是从非涉疫区屯昌来的,可以不用再进行7天隔离。在市卫健委的协调处理下,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求助者于第二日便入住健康驿站,三天后安全顺利离琼。三人回到家乡后,专门给邹琴老师发来感谢信息说,海口这座城市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还有一次,隔离酒店有一位被隔离人员精神病发作,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到邹琴老师。邹琴老师在与其电话沟通后,发现患者出现被害妄想,初步评估为精神病发作,并立刻向卫健委汇报,卫健委指示请安宁医院专家会诊并拨打120,患者最终得到紧急救助而转危为安。


为了保障热线顺利进行,邹琴老师首先组织2021级应用心理学班的学生成立心理热线工作小组,对心理热线专业知识和工作注意事项进行培训。王语、周利翔和郑文菲同学率先投入到热线工作中,负责与电话公司进行联络,对热线进行转接。之后,曾勃婵、王婷、吕琴、李言宛和许银杏等同学也陆续参与到热线的接听工作中。此外,邹老师考虑到同学们虽然具备一定心理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接热线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仍可能无法妥善处理。因此,邹老师为每位同学配备了一对一专业督导咨询师,同学们在督导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更专业的处理,从而保证了热线通话高质量进行。


图片


图片


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热线工作中,周菁同学负责师生对接工作,朱新星同学负责值班统计表的制作,董宏扬和熊宇航同学负责热线公众号每天的运营以及宣传海报的设计。在师生及所有参加心理咨询的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所有来电求助的问题均得到妥善回应和反馈。更让大家感到欣慰的是,热线顺利通过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检查,同时还不时收到求助市民的好评短信及感激回复。


图片


参与心理热线工作的同学们各司其职、不辞辛劳,放弃了暑假休息时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当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们坚信,在疫情面前,大学生应当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为社会送上温暖和关怀,用责任与担当筑起抗疫防线,师生同行,齐“心”抗疫,展现了我校青年的时代风采。尽管目前新冠疫情仍未结束,但大家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如今,一幕幕温暖动人或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仍在上演,相信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疫”去安来一定能实现。


参加志愿服务的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参加此次心理援助工作,既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又帮助到了那些因疫情而焦虑不安的人们,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班主任邹琴老师认为,专业培养要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早期进行专业实践,这样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自豪感;与此同时,参与抗疫人人有责,对大学生来说,这既是一门专业“实践课”,也是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课。



供稿:学生发展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 

邮编:571199
海南医学院 琼ICP备5000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