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 >> 正文
四大层面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破解学科思维培养难点
发布时间:2024-04-2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四大层面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破解学科思维培养难点


学科思维不仅是核心素养的内核,还是学生能够像专家一样思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必备关键能力。如何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是新教改下一线教学的一大难点和挑战。

本文以杭州市文海小学一线教学实践探索为例,阐释如何以教学评作一体化的思维型单元整体教学为路径,将学科思维培养落地到课堂学习中。


本文共3621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课堂教学变革为何要从关注学习转向关注思维?

※ 如何以教学评作一体化的思维型单元整体教学为路径,将学科思维培养落地到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应从关注学习走向关注思维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文海办学活力之源。从2004年建校至今,文海一直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螺旋式推进和迭代升级。

2004年,文海就开启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优学精教”的关注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变革,在形式上把学的时间拉长,把学的力量加深,并在学校教研层面开展了“自学、组学、展学、拓学”等四学模式研究。

2015年-2018年,文海课改进入2.0时代,提出聚焦学科本质、为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教,希望能够探索学习的真实性和深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让学生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指向思维的发展。

这个理念上的创新跟现在的新课改理念是完全契合的。所以,文海获得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教学成果奖。


理念的创新一定要进行实践的落地,才能真正作用于学生。因此,2019年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文海开启了思维赋能的课改进阶之路,进入了课改的3.0时代,并且经历了“2020学思维方法-2021六学六思课堂-2022教学评作一体化-2023聚焦学科思维”的“四年四进阶”的实践历程。

四年的实践探索,文海从框架上建构了六学六思的教学模型,将“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学习的关键是思考”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新课标颁布后,我们认为教与学、教与评、教与作都要聚焦思维,并理清了以学科思维发展为核心,以新教学为载体,以单元整体设计为路径的教学评作一体化的思维型单元整体教学课改方向。


为什么要聚焦学科思维?

下图展示了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从中可以看出,各学科都对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不同学科思维方法或思维能力培养的要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语文是聚焦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的培养,而数学学科则是要培养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明晰:学科思维是各门学科、各科课程的重要属性和关键特征,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聚焦学科思维的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保证和有效路径。

那么,聚焦学科思维,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又该如何推进呢?文海也做了更进一步的探索。

聚焦学科思维培养,四大层面推进单元整体教学

以文海小学数学团队开展的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解读如何聚焦学科思维培养,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1.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培养的主干,以其统领单元整体设计

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培养的主干,它能够反映学科本质,能够体现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网络,也就是结构化,能够在同类内容间广泛迁移。因此,它具有中心性、深刻性、关联性和迁移性等特点。


在《圆的认识》的单元整体设计中,我们基于教材分析等锁定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平面图形的学习,在它之前的直边图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过从整体感知、局部概念分解、系统概念学习到概念迁移的学习过程。

圆作为曲面图形的学习可以迁移直边图形的学习方法,唯一难点是要将要素显性的边和角转换成隐形的半径和直径。因此,我们确定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借助直边图形的经验迁移,探索圆的认识与测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梳理了单元学习进阶路线、明晰学习内容组织、做细做实学情调查,并综合三者的分析结果,以“内联外拓”的方式重新架构单元整体,将《圆的认识》重整为新的四大内容模块。


内联:关注知识间的连接,体现结构性

外拓:向外拓展,找寻链接的交融点,体现学习材料的丰富性。

单元整体重新架构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嵌入或者说明晰了学科思维的培养目标。比如说圆的认识这个板块的学习,主要关注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养,圆的度量板块的学习关注类比思维的培养,圆的应用板块的学习关注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培养。

总而言之,通过如下四条路径进行单元整体架构的同时,可以梳理出学科思维的培养目标。


2.学科问题是学科思维培养的动力,设计能引发学习进阶的问题链

学科问题的学科思维本质在于: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学科问题。因此,学科问题的感知与发现,是开启学科思维的发展过程。

我们认为学科问题是学生进入思维状态的一个关键点。因此在单元各内容板块的学习中要设计核心问题,还要有逐层细化的问题链。

比如在《圆的认识》这个单元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圆的特征与什么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与它的要素之一半径有怎样的关系?圆与圆,圆与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确定起跑线?等核心问题来带动各模块的教学,而随着各模块教学逐步开展,各个模块也需要设计逐层细化能不断推动学生探究与理解的子问题链。


3.学习活动是学科思维培养的支架,将多种思维训练方法融入其中

学科思维要落地,需要借助问题下边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学科思维培养的支架。

举例来说,在《圆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设计“多维操作,形成概念”教学模块,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一个圆的特征与什么有关”展开探究,探究的载体是我们设计的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通过教师徒手画圆,来明晰为什么“徒手画的圆”不是圆,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第二个活动:多素材画圆,通过拓圆、用图形画圆、用线段画圆等实践体验,让学生感知这些圆的共同特征——定点定长。


这一模块的教学,让画圆这个活动成为认识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借助三个层次的画圆直观感知不同工具背后的相同原理,初步感悟圆的本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在每一个学习活动中落地,需要理论的支持。

因此,我们对思维型教学理论中概括出来的四种思维形式的特点、20种各学科通用思维方法的内涵、五种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将理论融合到每一个学习活动的展开中,并且关注思维能力目标不断随着年龄增长的贯通和层级特性,精准把握在哪个阶段,应该培养到什么程度。


下文以一个课例来说明如何在课堂中针对具体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该课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类”思维。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事物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

分类要遵循这些原则:第一,分类必须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第二,分类要遵循穷尽性原则,即划分出来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第三,分类要反映事物的层次和次序。

针对分类的原则,该课例中,我们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每一个活动对标一项原则,对学生的分类思维展开训练。如下图所示,活动一的设计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通过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感受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不同。


活动四体现分类的层次性,让学生通过逐层深入的抽象概括,将九大类抽象成三大类,甚至是一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两种不同的活动设计方式,不仅将思维方法的训练融入其中,同时也锻炼了更高阶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注重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精细化的训练。如下图所示:思维可视化工具与思维策略工具的有机结合体,每一种图示都对应着一种具体的思维方法,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具体的思维技能上,以实现对该思维技能的精细化训练。


4.学习评价是学科思维培养的诊断,将其嵌入学习全过程

在聚焦学科思维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从凝练核心概念、明晰学习目标到设计学习任务,我们一定会嵌入学习评价,通过评价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嵌入到学习活动中的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目标明晰“我要去哪里”,通过学习评价明晰“我现在在哪里”。在“我要去哪里”和“我现在在哪里”的差距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的明晰:“我还可以怎么去那里,或者说下一步我要去哪里?”

我们还把作业作为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嵌入多元化的作业类型,对学生学习进行考评,包括:知识性的作业,思维性的作业,更有实践性的综合作业。在《圆的认识》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就设计了如下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学生不同层级素养目标的达成进行可视化考察。



我们认为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培养的主干,学科问题是学科思维培养的动力,学习活动是学科思维培养的支架,学习评价是学科思维培养的诊断。从这四大层面出发,通过教学评作的单元整体教学闭环设计来聚焦学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


作者 | 邓华 文海小学校长

编辑 | 肖梅香

统筹 | 孙习涵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